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要闻报道  专题活动  详情

“三农”研究的整合之道

发布者:mtman发布时间:2012-07-05浏览次数:34

三农研究的整合之道——浙江大学卡特现象解密

2009-10-29

农民日报记者 蒋文龙 胡立刚 本报记者 叶辉

    国庆前夕,浙江大学“卡特”中心喜报频传:全国62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卡特”有两个课题中标;全国180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卡特”独占3;3年一次的国际农经学者大会,“卡特”有4篇论文在竞争中入选。仅30名教师的“卡特”中心,何以在短短10年间,研究实力大增,以至于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评估中,连续登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榜首?

 

在开放中整合

 

  “卡特”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英文缩写“CARD”的译名。该中心成立于1999,是教育部首批确定与建设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985二期工程创新基地,直属于浙江大学,是一个跨学科、开放性的研究机构。

  “卡特”中心主任黄祖辉教授认为,面对“三农”形势的新发展,采取传统的办法,单枪匹马,关起门来做学问,路必定越走越窄。例如新农村建设,涉及到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诸多方面,只靠一个学科,是无论如何解决不了整体问题的。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十分明显。“卡特”就应该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卡特”不应该自我封闭,而应该打造成一个开放性的“大舞台”。

  黄祖辉主持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思路与对策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浙江大学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4年立项以来,黄祖辉组成了一个20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包含诸多学科专家,经过4年多的联合攻关,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构想、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出版了《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文丛》,26部之多,内容涉及到所有“三农”基本问题。最后,该课题以免于鉴定形式顺利结题。

  据统计,“卡特”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国家“985工程”二期项目“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卡特”是如何通过整合提升自身科研实力的?自我意识很强的教学科研人员为什么甘愿被整合?

 

整合无处不在

 

  “卡特”将自身运作机制概括为5句话30个字:以基地为平台,以‘卡特’为品牌,以项目为纽带,以学术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在黄祖辉看来,正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一平台,让“卡特”占领了“三农”研究的制高点,不仅如此,基地这一平台还为整合提供了空间可能。

  在此基础上,黄祖辉将品牌意识引入研究领域,他认为,品牌对资源整合起到的是引力的作用,是“卡特”追求的重要目标,通过品牌的培育,“卡特”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卡特”十分注意品牌资产的积累,注意利用每一个机会突出整体品牌形象。但是,光有平台和品牌,不足以吸引研究人员,还必须有项目作为纽带。有了项目,大家有事可干,才能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学术,这是由研究中心的性质决定的。为了保证这一整套理念的顺利实施,“卡特”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如项目招标制度、主持人制度、激励制度等等。

  经过10年的运作,“卡特”的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整合。近年来,学术领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所谓“整合”和“开放”,许多时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而在“卡特”,这种整合可谓无处不在:不仅在“卡特”内部展开,同时在校内各相关学科之间展开;不仅在校内展开,同时在校外展开。

  “卡特”是实体性研究机构,因此,实行的是董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下设多个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都有明确的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和各自的小团队,但相互间并不封闭,而是可以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自由交叉组合,实行互补。“卡特”之外的研究人员,不仅可以整合到项目中,而且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分中心兼职。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三农”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浙大传媒学院的胡晓云老师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但因为分属不同学院,研究上“井水不犯河水”。今年初,她在“卡特”旗下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感觉如鱼得水。而“卡特”中心也因为她的加盟,研究体系变得更完善,更丰富。目前,该中心正对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进行评估。

  像胡晓云这样,整合在“卡特”这一平台上的研究人员共有30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在“卡特”这一研究平台实现着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卡特”通过优良的平台服务体系,还吸引不少博士后和海外学者来“卡特”开展项目研究。

  受人事等制度的制约,高校引进高水平人才并不容易,为此,对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研究人员,“卡特”采取了柔性引进的办法。张晓波来自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是该机构中国项目的负责人。担任“卡特”特聘教授后,张晓波参与了“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等课题的共同研究,策划并帮助组织实施了“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非农经济”国际研讨会等。

  像张晓波这样的柔性引进的特聘教授在“卡特”有5位。他们分别担任着“卡特”分中心主任的职务。在他们大力推动和影响下,“卡特”的国际交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活动十分活跃,多次受到政府高层领导的肯定。

  (转自《光明日报》20091011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