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本科教育  详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纲

发布者:mtman发布时间:2012-07-05浏览次数:3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课程类别:校级公共必修课  

课程编号:3001101004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  

制定时间:2007-8-2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一)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理论课,是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适用专业: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本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适用于全校所有专业。  

学时数:全学期共54学时。  

(四)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选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3、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点、《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6、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时候,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8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胡锦涛:《中共十七大报告》  

(六)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等,需要多媒体教室辅助教学。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求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文明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难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学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学时)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  

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世界的普遍联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本质和辨证本性、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难点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如何看待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4学时)  

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4学时)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学时)  

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和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章的难点是认识的本质、关于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多元论、关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3课时)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3课时)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2课时)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是表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本章的难点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在当代的表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学时)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课时)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革命和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课时)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过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发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本章的难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5学时)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形成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学时)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资本主义所有制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学时)  

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资本输出和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现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本章的难点是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新变化。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第一节 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3学时)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学时)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学时)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是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  

3、工人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政党,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从一国到数国的胜利、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等;本章的难点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逻辑、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学时)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1学时)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4、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时)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1、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宏伟蓝图。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本章的难点是经济全球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展望未来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3、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实践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