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支部活动1  详情

贵“马”黔行拓视野 扎根黔土展担当

发布者:吴娅莉发布时间:2025-02-28浏览次数:16

行拓视野  扎根黔土展担当

 

在黔贵大地的青山绿水间,一群青年学子正以脚步丈量乡村脉络,用智慧浇灌文化沃土。2025年寒假期间,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支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以多元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青春动能。

村超火出圈:体育赛事激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生态

贵州大学黔彩融梦实践队走进榕江县村超赛场,解码乡村体育赛事如何蝶变为文化IP。青于蓝蓝染艺术中心,蓝染足球等非遗文创产品借势出圈,2023年“村超”火爆全网后,仅当年7、8两个月销售额便突破20万元。在东环特和移民社区,多民族足球队成为邻里生活交往润滑剂,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交融共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公益慢火车:穿行900公里的民生纽带

贵州大学“慢途惠农筑梦队”登上5639/5640次列车,以“跟车体验+驻村调研”模式累计行程900余公里,完成3轮田野调查。团队聚焦列车上的“助农生态圈”,走访六个鸡、桐木寨等8个沿线村寨,见证“慢火车”如何成为强农惠农的“幸福快车”。正如菜农吴奶奶所言:“这趟车装的不只是山货,更是山里人的希望。”公益列车以“慢”为纽带,串联起城乡发展的“加速度”。

  

社区治理密码:青年智慧破解“一老一小”难题

贵州大学“溪山阅湖实践队”在贵阳多个社区创新推出“代际课堂”。“橙子的科学用法”实验激发儿童探索热情,“社区小管家”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新角色。从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短视频平台,到组织儿童之家系列活动,青年学子以行动架起沟通桥梁,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与智慧。

  

工业遗址新生:三线精神点燃青春传承之火

面对六枝特区斑驳的三线建设遗址,贵州大学“黔宁遗韵守护者”团队以实地调研追溯历史脉络。通过观遗址、访亲历者、进展馆等形式,青年学子深刻体悟三线精神,并誓言将专业知识融入国家发展,以青春之力赓续红色基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街头艺术赋能:市民舞台奏响城市共治交响曲

在观山湖的路边音乐会现场,贵州大学“路边音乐会调研组”记录着城市文化的自发力量。常态化音乐会不仅成为居民文化生活“新地标”,更延伸至下坝村,每周定期举办。艺术与乡土的碰撞,既丰盈了村民精神世界,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

 


云端对话:红色文化在数字科技中焕发新活力

贵州大学“‘数’说黔行”实践队以“线下+云端”双线模式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团队实地走访贵阳“红飘带”等红色地标,收集500余份问卷建立数据库;春节期间,运用视频会议、线上问卷等工具,对全国五大群体开展百余次深度访谈。通过科技赋能,红色文化突破时空界限,在数字化实践中焕发时代生机,为文化传承开辟新路径。

 

 

六支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黔地,用专业赋能发展,在体育赛事、交通动脉、社区治理、工业遗址、街头艺术、红色文化等多维场景中,探索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路径。这些青春实践不仅为地方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未来,贵大学子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青春智慧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审:李玥

                                                                                                       二审:吴凯

                                                                                                       三审: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