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示威的学生遭到镇压,全国学生纷起声援。6月3日,北洋政府又大批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工人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政治大罢工和游行示威,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纷纷举行罢市,形成全国规模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这次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施存统、张太雷、王尽美、向警予等12人,代表党员195人。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出席了会议。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通过了《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民主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等决议案和党的章程。大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党的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它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但是,大会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和农民土地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这是二大的不足之处。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张太雷、蔡和森、邓中夏、向警予、谭平山、张国焘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观点,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另一种是以马林、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观点,主张把共产党合并到国民党中去,他们的口号是"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大多数代表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本年1月12日通过的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指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个革命阶级联盟的可能性,并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党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还发表了宣言,通过了劳动问题、妇女运动、农民问题、青年运动等决议案,修改了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党的三大根据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大会通过了宣言,号召工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军阀的压迫。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决议案。大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为中央执行委员,推选陈独秀为总书记。这次大会为群众运动的新高涨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但是,由于对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估计不足,对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对武装斗争问题没有讨论,所以对于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实际上仍未解决。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11月7日至周日,中华苏维埃在江西瑞金召汗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闽西、湘鄂赣、湘赣、湘鄂西、豫东北、琼崖等各苏区及红军各部全都选派代表出席,共610人参加。
大会决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文件,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告全中国工人与劳动民众书》。
大会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63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25日,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宋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27日,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被选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赛为副主席。
1933年1月,由十局势紧迫,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卜每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成员博占、张闻人、陈云于1932年底陆续由上海出发,经福建永定、上杭,抵达瑞金。临时中央迁到苏区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为博占,组织部长为任辅时,宣传部长为张闻天,毛泽东被补选为政治局委员。
瓦窑堡会议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党内那种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与工农联合抗日的观点是错误的,党内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6年5月,广东革命政府派遣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担任先遣队,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4日,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发表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北伐军分3路前进,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援下,在10个月中先后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40多万军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头子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
南昌起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派李立三、周恩来、张国焘等赴南昌发动起义。当时南昌城有国民党军1万余,而中共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有2万多。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澎湃任委员,并决定贺龙任起义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会议决定30日晚举行起义。后因张国焘的阴挠,起义时间改为8月1日凌晨4时举行。又因起义时间泄露,前委会遂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8月1日凌晨2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的部队举行了南昌起义。起义军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全歼南昌守敌,占领了南昌城。8月3日至5日,起义部队先后撤出南昌,向南转进。9月下旬,在潮汕地区遭遇强敌失败。剩余一部撤往海陆丰,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于次年1月举行了湘南起义,4月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瞿秋白代表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作了报告。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系统地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一步肯定了临时政治局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毛泽东着重指出了过去只搞民众运动,不搞军事运动的错误,强调了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科学论断。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遭受第一次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开始了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建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四十六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1944年,解放区战场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八路军、新四军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迅速解放了东北、华北、华中的广大地区。接着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除抗击日军外,还击退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东北人民抗日部队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兵发展到200多万人,对敌作战12万5千余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人,创立了近1亿人口的解放区。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十年内战。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新军阀的革命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朱德、陈毅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先后创建了大小15块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经过我党的努力,促成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实现了国共再次合作。到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洛甫(张闻天)、朱德、陈云、周恩来、博古(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伍修权等二十人。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会议结束了王"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于1942年至1944年开展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运动中,着重从思想上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批判,使领导机关和广大的干部、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之统一这样一个基本的方向,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整风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这次整风运动,为党的"七大"的召开准备了条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121万党员。毛泽东主持这次大会。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全党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会总结了党领导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所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所作的《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刘少奇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完整地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作了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大会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七大制定的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大会最后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为解决党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向全会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向前发展和民主革命完成后党的基本任务、基本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全会着重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并根据报告的精神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全会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和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以防止为个人歌功颂德的现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迅速到来,圆满地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许多重大问题,为新中国的建立在政治上、思想上和政策上作了重要的准备。